转载于《古鱼米文房笔墨》
藥墨,即在製墨过程中加入各种针對性的中草藥,使墨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本草纲目记载:“墨氣味辛温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産後血晕崩中.............”。作藥墨只能是松煙,油煙则不行。墨中入藥,可上朔三國时期。當时魏國的墨家韦诞,“以真珠一两,麝香半两捣细后,合煙下鐵杵中,捣三萬杵”。首開用藥入墨之先河。南唐著名墨家李廷圭更创造性的擴大用藥品种,不仅用真珠,麝香,龍脑,还加入了藤黄,犀角,巴豆等十二物合墨。故李墨“纹如犀,坚如玉,久不败”。针對性的用墨作為某种治療疾病的藥品,是晋代的葛洪,其著作“肘后方”中载有用墨製成的“姜墨丸”治療红白痴疾。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有“研浓墨點眼”治療“飛丝入目红腫”的方法。“趙氏验方”中记载:“醋磨浓墨,以猪膽汁涂之,可治痈疽發背”。藥墨的使用方法除研汁内服、外用涂抹,还可舆其他中藥製成丸散等剂型。明清之際,墨療的作用大大提高,産生了以墨為主要成份的复方製剂,并载入清宫的“清内廷法製丸散膏丹各藥配方”,成為皇家御用藥。史料记载:光绪年间八國聯軍入侵京城,慈禧皇太后西逃途中患皮肤病鱼鳞病,得八寶藥墨而愈。现代医学大量临床验证,藥墨對皮肤病带状疱疹,鱼鳞病,湿疹,皮炎,寻麻疹都有效果,是一剂良药。在民間,墨家与藥号共同携手研制藥墨,依配方不同,有專治中風、神昏、惊癫的“八寶五胆藥墨”,于婦科的“八寶靈丹”,專門止血的“八寶止血藥墨”,适用家庭常备的“萬應锭”等等。据传當时人们到安徽休寜齐雲山去礼佛拜菩萨,都要买这种“萬應锭”藥墨,以防路途頭痛脑热,牙痛发作,可备急需。清代藥墨规格重量有伍分,壹钱的分别。伍分值银元二角一锭,壹钱值银元四角一锭,共六十四元大洋一觔墨,属于高极墨,因而墨面常刻“實價纹银三换”字样。光绪徽州休城胡開文墨價八寶五胆藥墨是四十八两银一觔。屯镇胡開文的八寶灵丹藥墨是四十八元一觔。曹素功堯千氏墨局藥墨是九十六元一觔。八寶藥墨和片仔癀以及雲南白藥被称為吾國三大神奇藥品。墨,成功的演變為一味良藥,大大豐富了墨的實用價值。以图三图四这锭曹素功六世孙堯千氏製“八寶五胆藥墨”為例。此墨造型别辟一境,一掃藥用墨形式简俗之态,通体漱以真金,熠熠生辉,具明墨遗风。楷书“曹素功虔制”筆力刚劲,字意蕴含恭敬之味,下端一圆一方篆书“堯千”名款印,尽腾挪之法。左右两游龍作拱“珠”状,墨顶“堯千氏”三字似鐵划金钩之瘦金体,意味侬酽。八寶指牛黄、冰片、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金葉。五膽是加入蛇膽、猪膽、鱼膽、虎膽、熊膽,这些藥物具通窍、化痰、清热、解毒、養阴等作用,可廣泛用于急症暴热,中风昏神诸病。藥墨比一般的清热解毒的藥更具走散作用,细烟的搜毒排毒,無孔不入,可依附败毒的藥阵,让毒無藏身之處,消除病症。藥墨也可作書作畫,墨色歷久不褪,舔笔不膠,入纸不晕,香罄透纸,防腐防蛀。近几年得見丹青大家吴湖帆先生旧藏数十锭用以作畫的藥墨,始知名家早以深谙此道。大师歲歲濡染,筆墨挥洒,饱享佳墨之樂,不締步入仙之妙趣。故人有詩云:“五膽八寶入松煙,千锤百炼成方圆,奇墨入纸龍凤舞,内外兼用病魔寒”。藥墨,凝积先人智慧,涵蕴宗教式虔敬情怀,风韵别具的工藝,飘散古文化的清芬,為墨文化抹上一层淡淡的藥香。参考阅读:
渔隐山房
伊洛传芳
笔墨探春
伊洛传芳
红香圃的牡丹
伊洛传芳砚
新一鉴斋书斋
三足金蟾砚
陈健
清代古墨鉴定研究
渔隐山房(专辑)
砚的鉴赏与研究(专辑)中国古典家具源流(专辑)明式家具鉴赏与应用(专辑)砚的鉴赏与研究(专辑)砚之索引(.2.5) 长方池满堂蕉白青花端砚 豆荚纹蕉叶白坑仔端砚 三足金蟾砚明式家具文章索引(.2.9)墨之索引(.1.1)茶器文章索引(.11.22) 方形八角菊花纹茶托 梅花形小茶托请点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要查询更多明式家具及文房文章,
请百度搜索“一鉴斋”博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