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平时非常注意卫生的妈妈发现自己的新生宝宝眼角常有黄白色的分泌物,还常常眼泪汪汪的样子,是上火了吗?
新生儿有眼屎,并不是上火了,可能是患上了“新生儿泪囊炎”。这跟个人卫生无关,多因先天性泪道阻塞引起了继发性感染。眼部症状常在出生后1~2周就会出现,宝宝会常眼泪汪汪的,内眼角常有黄白色的分泌物,眼轻度充血。
牵拉按摩,有望康复
这种眼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这在足月产新生儿中有一定的发生比例。在医师的指导下按摩内眼角以及使用眼药水,很快就能康复。
局部按摩方法简单,家长就可以做。方法是用手指对内眼角(泪囊区)向上下作牵拉按摩,每次5-6下,每天2-3次。家长们做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清洁,动作轻柔。
滴眼药水也得注意方法。每次滴药水以前,先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浸湿(不滴水)轻轻挤压眼内角,把宝宝的眼泪和眼屎抹掉,再滴眼药水效果才好。
经过以上的处理,新生儿一般能在4~6周内康复,只要宝宝不再流眼泪了,没眼屎了就表示康复了。
有症状就治疗,拖延有后遗症
如果经多次按摩、治疗,三个月仍不见效,宝宝就需接受泪道加压冲洗或用探针探通,而获得痊愈。有些新妈妈看到银光闪闪的泪道冲洗针,还以为锋利的针尖扎进眼皮,一定很疼。其实,泪道冲洗针的针头是钝圆的,只是通过眼皮内眦角的一个很小的泪小点开口,把药水推进去,这种操作是不疼的。
还有的家长看见宝宝做泪道加压冲洗时哇哇大哭,就心痛,想中断治疗。“不过流眼泪眼屎多罢了,能不能先不管呢?”不行!新生儿泪囊炎一定要及早处理,等宝宝几岁以后再来看病,会使治疗变得复杂。另外,炎症反复刺激会发生急性泪囊炎、眶蜂窝织炎,不但增加孩子痛苦,还有可能造成孩子面部的瘢痕。
致盲“淋病眼”也有眼屎
泪囊炎用不着担心,但新生儿有“眼屎”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可能性——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这种疾病异常凶险,病程发展迅速,还容易导致失明。这跟父母患性病有关,一般是在孕中或者分娩时从母亲处感染上的,又称为“淋病眼”。
建议尚未生育孩子而染上性病的夫妇,一定要等到性病治愈后才能怀孕。
医院提醒新手爸妈新生儿护理建议:1、如果发现宝宝上颚中线两旁或者牙龈切缘上有黄白小点,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马牙,千万别挑擦,因为新生儿口腔黏膜太柔嫩,而且这里血管又丰富,如果挑擦后轻了是局部溃烂,重了可能会引起败血症。2、新生儿需要经常洗澡,因为新陈代谢很旺盛,经常洗澡可以保持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要按照头、脸、脖子、然后全身的顺序洗,特别是耳后、脖子、大腿根、腋下、腹股沟这些褶皱处,女婴外阴要从前往后清洗,里面没擦干净的粪便污染外阴口。
3、新生儿的鼻尖、两侧鼻翼、或者鼻子到面颊之间有时候会出现黄白色小点,这是因为皮脂堆积,以后会自行消退,千万不要挑挤。
4、红屁股往往不是因为尿不湿不透气,更多的是因为清洁不彻底有大小便残留在宝宝屁股上,或者每次擦洗后没有等屁屁全干就戴上了纸尿裤。所以,每次大便后一定要用温水擦洗,确保没有大小便残留物,并等屁股彻底干燥后抹上护臀霜,然后再穿上纸尿裤。
5、新生儿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只要直肠内有大便就会排出来,所以新生儿大便次数比较多。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天大便6-8次,为金黄色的软便,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比母乳喂养少,一般一天4-6次,一般为浅黄色,较干硬。一般新生儿一天大便超过8次,或者有奶瓣、粘液,或者是稀水便,就要查找原因了,医院。
6、婴儿全身动作发育先从头开始,依次是抬头、撑胸、翻身、坐、爬、站、走、跑、跳。
7、新生儿不仅需要洗护喂养的照顾,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缺乏和大人情感交流的婴儿,即使你满足了他的生理需要,也不会有很好的情绪,经常爱哭或者表情呆滞,这对他的身心发育是很不利的,所以妈妈要和新生儿多说话、多对视、多微笑、多亲近、多抚触。
8、新手妈妈一定要有纯母乳喂养的决心,不要被身边的人左右,产后即使还没有下奶,也一定让孩子趴在身上多吸吮,多喝汤水、保持愉快的心情,就完全有能力给孩子最营养的口粮。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的方式不仅仅是看体重增长,每个孩子的吃奶时间也不一样,孩子吃奶后的精神状态更重要,家人也不要说“你是不是奶不够”之类的话来刺激妈妈,孩子饿了就吃。
9、妈妈感冒时可以戴上口罩给宝宝喂奶,如果发烧超过38.5°就要停止喂奶。
10、混合喂养的宝宝,奶粉要按照说明书的调配方法,不要自行冲得稠一点或者淡一点。冲奶粉要先倒温开水,然后再放奶粉,将奶头塞进宝宝口中时奶头必须要充满奶水,不要含有空气。
图/文
来源于网络
小爱整理,侵权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