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传奇维A酸和水杨酸都搞不定,被

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偶得的。你说你的问题是“没钱”?那你还没有意识到你的问题。

——鲁迅

上一篇文章我们列举了果酸的各种应用,看起来,似乎是炼金术师突然找到了一个灵丹妙药。事实上,这些应用,都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积累,加上基础科研的探索,才逐步积累出来的。

历史上那些「灵丹妙药」,没有一个不是经历这样的探索发现过程。例如最为经典的维A酸,到今天已经发现其可以调控多大多个基因,涉及的疾病治疗多达几十种,都是探索积累验证的过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结果,看不到过程。

今天带来的文献,是果酸之父EugeneJ.VanScott和RueyJ.Yu,给行业的奠基之作,发表于年:

α羟酸及相关成分对角化作用的调制

鱼鳞病的局部治疗

如开篇所说,很多伟大的疗法,都是人类在对抗疾病过程中,探索发现到的。这篇文献提及的α羟酸(AHAs),也不例外。

这次面对的一种遗传疾病,叫鱼鳞病(也叫蛇皮癣)。为了不让大家过于不适,我找了一张相对比较好接受的图片: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易复发。多系遗传因素致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增加和(或)细胞脱落减少。

在那个年代,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水杨酸,维A酸等。没错,这两大神器很早就被使用了。然而,并非每位患者都能耐受或者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临床依然不断地在探索新的疗法。

两位作者在14位患者(11男3女,年龄1-22岁间)身上尝试了60余种材料(都是经过初筛过的),最终在这次穷举式测试中,发现了一组非常优异的选手:

α羟酸(AHAs)

以羧基(-COOH)碳原子为起点,旁开第一个碳原子,为α位,在这个位置上有羟基(-OH),即α羟基酸。

这十二种α羟酸从上到下依次是:柠檬酸,丙酮酸乙酯,甘醇酸,葡萄糖醛酸,3-羟基丁酸,乳酸,苹果酸,丙酮酸甲酯,2-羟基异丁酸,丙酮酸,酒石酸,丙醇二酸。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同时他们进一步在第一梯队里寻找,哪几个成分的见效最快。前三天见效的成分有:

甘醇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其他成分在14天之内都有效果,只是来的没有前三个那么快而已。

而他们测试的方法,也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直接在患者身上用马克笔画圈圈,不同的圈里用不同的药物,所以你能看到的就是粗糙不平的皮肤表面,一个个颜色深浅不同的圆。

临床图片,谨慎点开▼

而疗效有多好呢,三周就有这样的效果:

G1是治疗侧,可以看到皮肤表面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患者,一开始是自己涂抹,有些地方手够不着,所以涂到的地方好了,够不着的地方,最后是家人帮着涂好的。

下面这组图,封面我放的是治好之后的后背照片,滑动可以查看治疗过半,以及治疗之前的照片。

谨慎划开后续图片,可能带来不适

从活检结果来看,那些冗余的角质层,并不是从顶部一层层剥脱到底层的,而是大片的剥脱,从靠近颗粒层的基部开始。

上图是治疗前,可以看到非常厚的角质堆积。下图是使用5%的羟基乙酸,一天3次,4天以后的结果。可以看到角质层已经全部剥落了,表皮也平整了。

上述图片是一位患者左右对照的图片。上图是未处理侧,下图是5%羟基乙酸,一天两次,2周以后的结果。同样可以观察到多余的角质层几乎完全消失。

至此,结论已经非常明晰了。

α羟酸对于角化作用有问题的皮肤,有着非常明确的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其他成分/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使用的仅仅是5-10%浓度的AHA。高浓度的使用,以及其中涉及的机制,将在后面的探索中,一步步向大家揭示。

不知道看完这篇比绝大多数读者们年纪都大的文献,大家是何种心情。我感慨于那个年代医生们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大胆的探索精神。同时那个年代的也具备探索的条件,在一个复杂、甚至是有些森严的机制被建立起来之前,一些前卫、甚至是有些激进的疗法,有可能浮出水面。当然,后续几十年的研究证明,这个发现,是一项科学事实。不像今天市面上一些怎么都讲不清楚原理的巫术,怎么蹦跶,都是跳梁小丑罢了。

后续文献解读,将一步步深入展开果酸的神奇之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

鲍峰博士

给鲍峰博士家的娜娜加狗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gkang.com/xtzd/6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