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援疆专家、医院眼科主任肖志刚充当了一次“拆弹专家”,为一位刚出生的宝宝“拆除”了眼角的“定时炸弹”。
维吾尔族男婴库特兰家住高昌区,库特兰的降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库特兰在刚出生时,左眼角就出现了一个蓝紫色的肿物,当时医生诊断是泪囊粘液性囊肿。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个肿物也越长越大,越来越突出,颜色也越来越红,如同一个大血泡,同时孩子的眼睛里还出现了粘稠的脓液。
经医生诊断,库特兰得了一种在新生儿中非常罕见的泪道疾病,近1万个宝宝才会发生1例。表现为出生时在内眼角出现一个波动性包块,未发生感染时为蓝色外观,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感染,一旦破溃会在脸上形成永久性疤痕。如果孩子的抵抗力差,炎症会向眼眶内和血液内扩散,导致蜂窝织炎和败血症,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对宝宝的生命造成一定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宝宝眼角的肿物越来越大,库特兰的父母焦急万分,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眼科就诊。肖志刚利用挂在办公室墙上的科普宣传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家长解释了孩子发病的原因、目前的病情,以及当前创伤最少的治疗方案。家长当即恳求医生给孩子手术。
患儿住院抗炎治疗两天后,第三天一大早,肖志刚就开始为患儿做手术准备——消毒、铺巾。肖志刚先用注射器从患儿肿物内抽出脓液,避免炎症扩散,然后用细小探针寻找囊肿的入口,找到囊肿入口后,用抗生素将囊肿内部灌洗干净,接着再探找囊肿的最低端,用力戳出一个出口,往探针里灌水,此时宝宝有吞咽动作,标志着水流到了宝宝的咽喉部,整个泪道通畅了,手术成功了!
这项手术精细程度就像“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寻找一个空调洞口”。在肖志刚的操作下,全程没有一个多余的步骤。不到十分钟,当宝宝从手术室出来时,眼角的肿物已经消失了,孩子也不哭闹了。妈妈看到孩子恢复得这么快,开心得流下了眼泪。
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的一员,肖志刚主任帮助医院创建了儿童眼病专科,目前已经开展了三项新手术,推广了两项新技术,眼疾患者即使不出市,也能享受省级眼科医疗服务。
第九批湖南援疆医疗队进驻医院3个月以来,已开展高难度手术余台,其中40多例手术实现了当地手术案例“零的突破”,推广医疗新项目、新技术40多项。湖南援疆医疗队多次下乡送药、义诊,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湖南援疆医疗队同时优化了“师带徒”机制,着力培养本土骨干人才,力求为当地留下一批“带不走、过得硬”的医疗队伍。
作者
肖坚毅
编辑
曾冰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