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数字化改革风口,探索教育评价改进范式

北京什么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为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为数字浙江的建设,数智杭州的打造,上城高质量美好教育的推进结合自身工作添砖加瓦,年9月8日下午,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全体成员赴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参加“建设教育魔方工程,推动教育改革创新”项目介绍会,探索技术赋能下,数据驱动教育教学的改进新机制。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产管理处曾隽主任指出,数字化改革就是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通过“V字模型”的方法路径,从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双管齐下,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搭建好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最终将会对全领域规则、结构和关系重塑,形成全新的治理范式。

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数字化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在改革的进程中,曾主任也提到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顶层设计待进一步完善,思维理念待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待进一步突破,系统架构待进一步优化,创新应用待进一步深入。为解决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碎片化,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数据无法互通智能技术增大等问题,我省实施“教育魔方”工程,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打响“学在浙江”品牌,积极投身数字社会建设。

“教育魔方”是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依据教育公共服务行业特征、面向全省所有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设计开发的教育数据感知、数据共享和数据计算的基础支撑系统。该系统聚焦“教育大脑”“智慧学校”“未来社区”等核心应用场景,以汇聚个人学习数据和建立电子学习档案为基础,实现面向全省教育行业关联用户的教育大数据服务,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学习环境,形成“一地创新、全省受益”的数字教育应用新生态。目前,教育魔方已完成2.0版本建设,获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建立多个应用场景模块,基本实现多角色使用、跨部门协同、打通应用-数据全链条。曾隽主任具体向大家介绍展示了“园丁直通车”教师发展综合应用(教师画像)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画像)场景应用。

杭师大东城第二小学校长郑君辉校长,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特点提到,希望能够结合自身学校已有评价体系与发展需求,在“教育魔方”场景应用技术帮助下将学校、教师、学生信息进行融通整合,多维度的收集与管理数据。更便捷、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工作发展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中心冯娉婷老师认为:“教育数字化改革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当前技术的运用已经实现对教育决策和教学管理的帮助,更加期待教育决策和教学管理的变革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心蒋德仁老师指出:“融和,应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和,过程中要注重可视化的信息与学生的品质的关联,而不能过于追求数据,忽略人情感。要在平衡中寻求主动与被动的融和,从而得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想法,实现教育评价的改革,使之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中心伍小斌主任表示:“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愿与省教育技术中心持续沟通,落实省“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试点区系列工作,增强数据运用意识和能力,实现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的数字化改革,从而推动全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研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曾隽主任对中心发展提出几点宝贵意见:“1.梳理自身发展需要,建立V字解决模型。2.加快使用并为“教育魔方”提出优化意见,合力打破数据采集难点与信息孤岛痛点,实现数据的融通。3.完善基础应用场景,同时根据中心发展需求建设个性化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修改的共性输出样板,为区县经验在全省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将秉持“守正·融和·赋能”理念,合理运用前言技术与方法,努力成为“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评价工具的开发者”,“数据技术的运用者”,“专业研究的实践者”,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添砖加瓦。

撰稿:盛力康

编辑:邵晓婷

审核:伍小斌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gkang.com/xtzd/7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