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女士(浙江人,现居佛州)
今天(2月15日),我在美国佛罗里达结束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
这个春节我回国了。我曾和国内的好友说,我没有回国,我撒谎了。
我回来是因为先生在国内住院了,他忽然右腿肿疼不能落地,我以为是心脏又出了问题,匆匆买了机票回来。
当初心脏手术是在美国做的,我想带他回去复查。
没想到突然遭遇了这场疫情。
10天后,我和他匆匆回了美国。
预定机票时,往常我都会选择在国内停留一个月。这次决定只待到2月1日。
是因为我家的猫,每次我离开,它都心神不宁。我于心不忍。
没想到,冥冥之中,我的猫竟帮了我们一个忙,不然,我真不知道我是否能顺利改签到机票。
先生忽然生病,我买了回国机票
因为孩子读书的缘故,我跟去了美国佛罗里达。先生是企业高管,身体不好已经退休了,但公司开会经常还要参加,就还在国内。
春节前,他忽然右腿肿疼不能落地,我担心他是不是心脏病又犯了,导致腿也不行。
实在不放心,我买了1月20日回上海浦东机场的机票,打算先回绍兴老家看看父亲,再去海南照顾先生。
临行前一天,我莫名不安了起来。在一个群看到有人转发湖北有人感染了肺炎。搜索了一下,网上的消息是并没有发现人传人和医护感染。
我还是决定立刻开车去买口罩。
▲1月20日,亚特兰大机场关于到中国旅行的警示牌
那天,货架上的口罩种类非常齐全。一盒20枚装的3MN95口罩,标价是21.98美元。有10枚装的,还有50枚装的。
我犹豫了一下,拿了一盒10枚装的。春节期间戴戴就够了吧?我这么想。
这几乎是我后来最觉得遗憾的事了。
入关的人流里,大多没有戴口罩
飞行途中,我忽然意识到10个口罩是不够的,我用飞机上的WiFi在两家网店下了单。
航班在1月21日傍晚抵达浦东机场。
▲1月21日,浦东机场无人戴口罩
下了飞机,我当即戴上了口罩。
当时,入关的人流里,大多数人是没有戴口罩的。
紧张的气氛,仿佛只在网络上。
我把在浦东机场,几乎没什么人戴口罩的现象写了一条贴子发在网上,阅读量不到10小时达到46万人次。
评论里,留言最多的一个信息是,不是不想戴口罩,是已经买不到口罩了。
这一天,武汉有72例新增确诊。
先生让我原地不动,别来找他
1月22日,我先回了绍兴的老家。
惊讶地发现大家都没有准备口罩,而我从美国带回来的几个口罩,以及在飞机上下单买的口罩派上了用场。
先生来电话说,别来海南了,他不是心脏病复发,只不过是一种细菌感染(蜂窝织炎),很快能出院。他好了会来找我。
这时武汉封城的消息也传来,我给几位在武汉的朋友发了短信,道了“保重”。
到了第二天,绍兴下面一个小城,我的老家,也公布了第一例感染者。
这位患者在武汉工作。他返家过年,在潜伏期时参加了朋友的婚礼,去了当地的一个购物商城消费,看了一场电影,还入住了当地一家酒店。
所有他去过的地方都在消毒。一时间,人心惶恐。
这一天,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员明显增多。进入宾馆已开始需要测量体温。
好友跟我网上拜年,我怕她担心,撒谎说我没有回国,夏天见。
大年初一,美国用中文发布防控指南
大年三十,先生决定出院,飞回杭州跟我们相聚。
我去机场接他,发现机场几乎没有人不戴口罩了。他也戴着口罩。这是这辈子他第一次戴口罩。
在高速公路下匝道时,每个收费站都有体温检测的工作人员。每当他们测试完毕,我都会说一声:“谢谢”。
这个春节,注定这些基层的工作人员无法安度了。
大年初一,美国疾控中心罕见地用中文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
九个页面,非常细致详尽地告知公众应该如何预防,如何联系当地的疾控部门。细节如一定要勤洗手,每次20秒以上等。
我每天在刷新闻,看到武医院。先生虽然刚出院,但也开始忙了起来。
先生说,他们公司接到承包商请求,急需建筑材料。他发给我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