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儿童厌食或是胃炎作怪

  受访专家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翔

  提起慢性胃炎,人们一般认为那只是一种成人疾病。其实,慢性胃炎亦见于儿童,但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肠蛔虫症等疾病而延误了治疗。因此,家长要对小儿慢性胃炎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儿慢性胃炎多会厌食腹痛

  “我的孩子吃东西就是不香,不论什么好吃的,都只吃一点点就说饱了。”“我的孩子也不爱吃饭,我给他吃了很多开胃药,可还是没用。”

  妈妈们聚在一起,经常会讨论孩子厌食的话题。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高翔表示,很多妈妈不知道,慢性胃炎是导致小孩长期厌食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性胃炎。除了厌食,大多数患儿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最常见症状是上腹部或脐周反复疼痛,可长达数月。腹胀、恶心、呕吐症状也不少见。通常,助消化药物对此的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可反复出现。

  由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也就是说单凭临床症状不能确诊,必须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胃口差、消瘦和上腹部压痛,应想到慢性胃炎的可能,医院检查。

  高翔介绍,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另外,有研究提示儿童慢性胃炎还与调控着消化道的分泌、吸收、运动、血流和细胞营养等功能的胃肠激素的分泌调节失常密切相关。由于许多家长对儿童、青少年期慢性胃炎不重视,造成疾病延误,导致患儿胃肠功能减退、营养吸收不良,明显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

精神紧张、不良饮食均可致病

  1、不良饮食习惯:比如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爱吃零食、冷饮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抑制胃黏膜保护层,长此以往,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过量的冷饮则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再加上孩子的内脏器官娇嫩,更容易使胃受到伤害,进而发展成慢性胃炎。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很重要。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食物宜软宜消化,注意营养搭配,不吃过多的冷饮。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翔指出,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儿童期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好发年龄为6-15岁。研究显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主要寄居在人体胃部的螺旋状杆菌,可通过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互相传染。如果父母得了慢性胃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就会增大。所以预防其感染的重点是把好“入口”关。家长不要口嚼食物喂孩子。如果家长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即使在家也要分开餐具,餐具要定时消毒。还要让孩子勤刷牙,以便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旋杆菌。

  3、精神紧张:目前学龄儿童面临升学压力日益加重,加上父母期望值过高,引起儿童精神紧张或抑郁等心理应激。这些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皮层作用于下丘脑,改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发生上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患儿经常在上学前发病,或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症状加重,放假时症状减轻。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慢性胃炎,家长亦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小儿慢性胃炎多数为浅表性胃炎,如果能够早发现,早纠正和早治疗,病情可较快得以改善,可达治愈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治疗过程,需要家长在孩子饮食、卫生、精神心理等方面加以密切配合,以免复发。

Tips:如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13C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等。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较高,可达90%。那么,此时要不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呢?高翔表示,要视症状而定: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需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此外,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本期专家档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苯酚价格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gkang.com/xtzl/1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