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论文展播小学数学单元课的三大功

经历就是成长,愿我们携手一起走

——郑大明

发表期刊:《三性教育》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院编

发表时间:年12月

小学数学单元课的三大功能探析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课教学为例

单元课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三性教育”改革的实践创新,是在课时学习之前对一个单元或一个板块知识的初步感悟。单元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型,有其重要的教学意义,不仅能促进教师进一步专研教材,寻找数学知识的本质、研读数学知识的联系,还具备一般数学课型所不具备的数学阅读的指导功能、单元知识结构预建构功能以及学时课教学指导功能。本文结合具体的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案例探析单元课的三大功能。

单元课;数学阅读;预建构;教学指导

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三性教育”改革实践,从“学什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再造,建立了以单元课、学时课和整合课为代表的“三课”。“三课”不是按传统意义上的时段分类,二是按认知过程的“总—分—总”的关系来分类的。其中“单元课”是对一个单元或一个板块知识的初步感悟,学生在单元课的学习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最想学习和掌握的关键问题,为学时课的学习提供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的真实问题,供学生进一步研究、讨论与交流。

单元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型,是在对单元内容进行分课教学之前进行的旨在整体感知单元知识的课型。近几年才逐渐被龙泉驿区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并吸引周边区县的教师投身到单元课的实践中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思考与再实践,老师们逐渐感悟到单元课在教学中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单元主要知识点,初步感悟单元知识的结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特别要提出的是单元课不仅仅是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单元学习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是具有一定颠覆性的。单元课是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起点,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提取数学信息,在阅读建构认知的基础上,经历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感知单元结构。因此单元课具有数学阅读的指导功能、单元知识预建构功能以及学时课教学的指导功能。

本文将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徐慧玉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教学谈小学数学单元课的三大功能。

一、单元课的数学阅读指导功能

当下社会是个对个体的自学能力要求极高的社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要学生学会处理数学信息,就要发展学生阅读数学资料的能力,在单元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并根据阅读资料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阅读能力对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提取。因此,单元课首先需要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阅读要从“读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读哪里(内容)”三方面进行,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表[1]:单元课数学阅读指导表

读什么?(目标)

怎么读?(方法)

读哪里?(内容)

有几个小研究?

数一数

小绿点

每个小研究讨论什么?

勾画重点,标记符号、批注理解

问题、图形、对话、结论

单元课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起点,通过单元课教学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进行具体指导体现了单元课阅读功能。

在执教《分数的意义》单元课时,教师的做法是:结合第一课《分数的再认识)(一)》,通过提问“本课有几个小研究?”“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哪里?”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共读,在共读的过程中,揭示阅读数学课本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总结了数学阅读指导表(见表[1]),要求生用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后四课的阅读。这里教师对数学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很好的引导,但是学生缺少一次操作感知的过程,因此学生对方法的学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所以这里应该增加学生结合数学阅读指导表再自己读一次《分数的再认识(一)》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阅读的方法。

二、单元课的知识结构预建构功能

单元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感悟并初步建构单元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中,通过寻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初步形成整个单元知识的结构框架。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如群学互助环节通过抓学生的生成进行,又如在共学提升环节通过问题对话生成。结合《分数的意义》单元课的课堂实践,执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成,及时建构知识体系,同时在共学提升时借助问题,导向学生对单元结构的初步建构。

从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角度看,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前五课是属于陈述性知识。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重点认识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重点认识分数单位,第三课时《分饼》重点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五课时《分数基本性质》重点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五课之间密切相关,相互联系。比如,《分饼》这一课是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基础,没有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学习,就不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这一课中出现的假分数的概念是什么。同样,《分数与除法》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准备课程,学生理解分数的两个基本性质时,自然会想得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而《分数与除法》这节课告诉了学生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则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单元课学习中,有学生在交流《分数基本性质》时说自己想到了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和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有关系。从而回到《分数与除法》这一课,建立这两课的联系。同样,在共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在后续的学时课时不学习《分饼》这一课,建立《分饼》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这样巧设疑、抓生成帮助学生在各课间建立联系,初步感悟单元知识体系。

三、单元课的学时课教学指导功能

单元课的教学不仅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是学生进行课时学习的学习攻略、指导地图、问题银行。通过单元课,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以及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些来自学生的理解和疑问是后期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后期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理解和疑问,需要通过文字或符号记录下来,这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整理。一般需要学生回答他们知道了什么、他们的疑问是什么以及他们还想知道什么,如表“单元课交流记录卡学时课学习指导卡(小组互学用)”。

表:单元课交流记录卡学时课学习指导卡(小组互学用)

课题

我们知道了

我们的疑问

我们还想知道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时课的教学,在单元课的实践中,结合单元课的课时内容和特点,教师开发了表“单元课交流记录卡学时课学习指导卡(全班梳理用)”,将同学们有价值的收获、疑惑和希望整理出来。

表:单元课交流记录卡学时课学习指导卡(全班梳理用)

课题

学生知道了

学生的疑问

学生还想知道

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饼

分数与除法

分数基本性质

在《分数的意义》单元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问,它们都是进行这一单元课时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单元课实践,学生已经越来越会提问题了,学生提出的不少疑问既反映了学生的真实认识,更是直指数学本质。

以《分数的再认识(二)》的单元课学习为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单元学习的认知水平与理解程度,这样真实、鲜活的问题为学时课的教学

同样,在另外几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在《分饼》的单元课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或等于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如何分辨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还想知道“谁发现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还有哪些分类”。

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初步学习知道了“”;学生提出的疑惑有“如果分母为0,那么算出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提出了还想知道“假分数和带分数怎么互化?”。

从“单元课交流记录卡学时课学习指导卡”看出,学生提出的疑问基本是学时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为教师学时课的重难点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疑惑进行学时课的学习时更有主体感,真正将学时课变成学生想学而不是教师逼着学。

综上,单元课的探索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三性教育”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单元课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促进教师进一步专研教材,寻找数学知识的本质、研读数学知识的联系,还具备一般数学课型所不具备的数学阅读的指导功能、单元知识结构预建构功能以及学时课教学的指导功能。因此,上好单元课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大明,践行养育“核心素养”的三性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11

[3]郑大明,黄伟,邵玮,三性教育——对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J]小学教学参考,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10

文/徐慧玉

图/徐慧玉

编辑/付雪琴

龙泉五小徐慧玉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gkang.com/xtzd/2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