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认为胃病是成人才会得的病,然而,在医院里被诊断为胃病的孩子并不少见。近年来,儿童患胃病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3~6岁的学龄前孩子也较多见。临床发现,长期腹痛的孩子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以超过95%,其中5~8岁发病率最高。爸爸妈妈要及早了解小儿慢性胃炎的成因、特点和防护措施,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儿童慢性胃炎3种成因
成因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儿童慢性胃炎中以胃窦炎多见,萎缩性胃炎很少。胃窦炎的病灶主要在胃窦部,其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侵袭有一定关系,可以说它是形成胃窦炎的“罪魁祸首”。上世纪90年代在儿童中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概率高达50%以上。从调查情况看,人与人的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传播途径为“粪口”和“口口”,若父母感染了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概率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成因2:不良饮食习惯。小儿慢性胃炎的形成也有其他诱因,如贪食冷饮、饮食无节律、挑食、爱吃油煎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无节制进食,会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而过量冷饮则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这些都会形成慢性胃炎。
成因3:不良饮食环境。有的家长在孩子吃饭时逗他玩,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有的家长利用吃饭时间管教、训斥小孩,使孩子处于抑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有的父母吃饭时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给孩子造成精神刺激……这些都容易促使孩子消化功能紊乱,易患胃病。
留意儿童慢性胃炎的蛛丝马迹
相比成人胃病,儿童慢性胃炎的症状隐匿且不典型,加上孩子往往不能正确描述病情,容易被家长忽视,从而导致误诊。如果孩子经常诉说中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也可能是剌痛或剧痛),常发生在进食后,也可以发生在食前饥饿时,没有一定的规律;年龄更小的孩子虽然诉说不出准确的腹痛部位,但有的以哭吵示意腹痛(主要症状是厌食和呕吐),有的则表现为贫血、黑粪和消瘦;还有的在中上腹常有较固定的压痛,由于疼痛及消化功能减退,孩子面色萎黄、体重减轻、学习易疲劳等;其他的症状有反酸、恶心、打呃、嗳气等,都有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表现,需要及时带他就医。
未完待续……
文/时毓民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